首先,先來了解一下婦科常見病、難治性疾病——子宮內膜異位癥,俗稱“不死的癌癥”。生育期是內異癥的高發時段,其中76%在25-45歲。近年來發病率明顯上升,與剖宮產率高,人工流產與宮腹腔鏡操作增多有關,在慢性盆腔疼痛及痛經患者中的發病率為20%-90%,25-35%不孕患者與內異癥有關,婦科手術中的5%-15%患者被發現有內異癥存在。
//
子宮內膜異位癥
子宮內膜組織(腺體和間質)出現在子宮宮體以外的部位,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,簡稱內異癥。異位內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,如臍、膀胱、輸尿管、肺、胸膜、乳腺,甚至手臂、大腿等處,但絕大多數位于盆腹腔、壁腹膜以及卵巢。宮骶韌帶最常見,其次為子宮及其他臟腑膜、陰道直腸隔等部位,故有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之稱。
臨床表現
下腹痛及痛經,繼發痛經、進行性加重,有時疼痛可放射到會陰部、肛門及大腿,常于月經來潮時出現,并持續至整個經期。
不孕,原因有盆腔微環境的改變、卵巢功能異常、排卵障礙和黃體形成不良、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和輸卵管、卵巢周圍粘連影響受精卵運輸。
性交不適,多見于直腸子宮陷凹有異位病灶或因局部粘連使子宮后傾固定。一般表現為深部性交痛,月經來潮前性交痛最明顯。
月經異常,如經量多,經期延長,月經淋漓不盡等。
子宮內膜異位癥粘連致子宮直腸陷凹封閉、輸卵管及卵巢等部位粘連重扭曲懸吊解剖位置失常,視野暴露困難,輸卵管細軟、壁薄,修復后易出現瘢痕導致輸卵管梗阻,卵巢血運豐富,囊腫多為多房,剝離至卵巢門處出血多,巧囊囊壁難于剝離完整等復雜情況。
腹腔鏡檢查是目前國際公認的內異癥診斷的更佳的方法,能準確分期。為縮減和去除病灶,減輕和控制疼痛,治療和促進生育,預防和減少復發,腹腔鏡為首選手術方法。
此手術因多粘連較重、難度較大、出血多,分解粘連必須仔細、慎重,避免副損傷、破壞卵巢血供及輸卵管運卵功能,更不建議2次手術,需要術后藥物的后續治療預防復發長期管理。
達芬奇機器人類高級的腹腔鏡系統,適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、分期及治療。達芬奇機器人機器臂具有7個自由度,手腕靈活,360°旋轉,3D高清影像將手術視野暴露在屏幕中,手術更精細,減少出血,恢復解剖上發揮獨到的優勢使上述難題迎刃而解。同時視野放大10倍以上,可發現微小病灶,對于早早期病灶清除,能更好避免遺漏及內異癥的復發,降低2次手術的幾率,減少術后繼續后續治療。